什麼是玫瑰糠疹?
文章由黃幼鳴醫師提供
玫瑰糠疹是一種急性、自限性的皮膚疾病,因為皮疹如粉紅玫瑰色,加上病灶會有輕微脫屑所以稱為「玫瑰糠疹」。成因目前認為與體內病毒再活化有關,好發在10-35歲的青少年及年輕人,極少發生於2歲以下幼童或是65歲以上的老年人,整體來說女性略多於男性。
玫瑰糠疹與病毒有關?
玫瑰糠疹的成因目前大多認為與人類皰疹病毒第七及第六型(HHV-7, HHV-6)的「再活化」有關。
再活化指的是患者並非第一次感染病毒(據美國的研究指出90%以上的人在5歲前就已經被HHV-6或7感染了),而是病毒潛伏在體內,一般是潛伏在白血球之中,因為不明原因重新活化增殖,造成病毒血症,才會導致皮膚的症狀。
嬰兒玫瑰疹(Roseola infantum or exanthema subitum)與玫瑰糠疹一樣嗎?
嬰幼兒時期(通常是6個月到一歲)初次感染HHV-6或HHV-7病毒會引發「嬰兒玫瑰疹」。
特色是小朋友會先發燒,伴隨眼皮水腫(看起來像是睡不飽的樣子),燒3-7天後,在退燒前後一天左右,身上會開始出現粉紅玫瑰色、大小約2-5mm細碎的斑丘疹,周圍會有一圈白暈,主要分佈在頸部、軀幹位置,很少會到臉部跟四肢。
HHV-6或HHV-7感染人體後,即使症狀痊癒,病毒也不會消失,會潛伏在人體內,當長大後不明原因導致病毒再活化增殖,在某些人身上就會引起「玫瑰糠疹」。
玫瑰糠疹要怎麼診斷?
典型的玫瑰糠疹有其非常特殊的臨床表現,因此皮膚專科醫師大多用肉眼評估病灶的型態及分佈就能夠診斷,並不需要額外的檢查。
- 前驅病灶
50-90%的患者會在全身病灶出現前的數天到數週,在軀幹或肢體近端的位置出現所謂的前驅病灶。 通常是2-4公分、境界分明、圓或卵圓型、粉紅紅色的斑塊,邊緣伴隨輕微脫屑。 - 全身型紅疹
典型的全身型紅疹會由軀幹的部分開始發作,單一病灶開始時僅是一個小紅點,然後會逐漸擴大,變成橢圓形的脫屑病灶,就好像是前驅病灶的縮小版。病灶數量會逐漸增加,且由軀幹中樞開始對稱性地往四肢近端、遠端散布,病灶在背上的排列有時會有特殊的「聖誕樹樣」分佈,整體紅疹數量約在發病兩週左右到達高峰,但幾乎不會長到臉上。
這些紅疹可能無症狀,大部分人可能會有輕微癢感,少數人可能癢感明顯。
發病的病程大約在三週到三個月,通常四肢末梢開始出現病灶的時候,軀幹的病灶也會開始慢慢好掉。 - 其他相關症狀
有些患者可能會有輕微類流感症狀,伴隨淋巴結腫大。
孕婦若是發生玫瑰糠疹,胎兒有較高機會早產(但不會有器官或結構上的缺陷),因此建議要在婦產科小心追蹤。
還有哪些病可能長得像玫瑰糠疹?
玫瑰糠疹並無特別的病理學或是血清學表現能夠協助診斷,因此臨床上需要排除其他長得相似的問題,例如二期梅毒、體癬、錢幣狀濕疹、點滴狀乾癬、慢性苔癬、藥物過敏疹。
玫瑰糠疹該怎麼治療呢?
- 支持性治療
玫瑰糠疹是一種自限性疾病,就算不治療也會自己好掉,支持性的治療主要是使用外用類固醇及口服抗組織胺來針對癢的控制,無法阻止新病灶產生,整體病程大約是三週到三個月,病灶好掉以後可能會留下暫時的色素沈澱或色素脫失。 - 抗病毒藥物
有研究指出使用「高劑量口服抗病毒藥物一週」可以縮短病程,與安慰劑組相較,近八成服用抗病毒藥物的人可以在2週內達到症狀的緩解,但安慰劑組僅4%會在兩週內達到症狀緩解。一般建議在症狀發作的早期就要使用,效果才會比較好。 - 其他治療
除了抗病毒藥物,紅黴素也曾報告過對病程緩解有幫助;光照治療也是另一個治療選擇,但有比較高的機會留下發炎後色素沈澱。
玫瑰糠疹是一個大家相對比較不熟悉的皮膚疾病,罹病的人常因爲全身越來越多的紅疹而感到害怕不安,但其實了解病程為自限性,仔細跟患者解釋說明,並不需要太過積極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