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神經失調怎麼辦?一篇了解成因、症狀、檢測與治療方式

自律神經失調是什麼?睡不好、脹氣原來跟它有關!

自律神經失調原因是什麼?自律神經失調症狀有哪些?自律神經失調會好嗎?本文將介紹自律神經失調的成因與症狀,告訴你交感神經失調與副交感神經失調會造成什麼問題,最後再分享自律神經失調治療有哪些!

目錄

一、自律神經失調會影響全身?自律神經失調是什麼?

腦子中有一堆事情要想,總是睡不著?好不容易睡著,隔天卻精神不好,吃飯還會脹氣,太累還會頭暈?

到醫院做身體檢查,也沒有發現什麼大礙,其實,這些現代文明症狀很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

1. 認識體內的隱藏Boss—自律神經

自律神經是一套遍布全身、維持身體關鍵機能的神經系統,掌管身體的血液循環、器官運作及荷爾蒙系統,這也代表自律神經影響著我們日常的呼吸、心跳、腸胃、排汗、體溫等。

此外,自律神經無法受到大腦意志力的控制,也就是我們無法掌控心跳、排汗,但有趣的是自律神經容易受到情緒、情感波動的影響。

自律神經分為兩個部分: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一個負責加速,一個負責緩和,就好比汽車的油門和剎車,以下就為大家介紹自律神經的個別功能。

  • 交感神經系統(SNS):代表身體的「油門」,可使心跳加快、血管收縮、體溫上升等,讓身體進入備戰狀態,隨時應付外來的危機。
  • 副交感神經系統(PNS):代表身體的「剎車」,與交感神經的作用完全相反,可以讓心跳放慢、促進腸胃蠕動、血壓下降等,讓身體進入休養、放鬆狀態,恢復身體機能。

2. 自律神經失調是什麼?與交感神經失調和副交感神經失調有關!

了解完自律神經的作用後,接著醫師就帶您了解「自律神經失調」,到底是身體哪裡出了問題?

首先,先給大家科普一個重要觀念!

「自律神經失調」並不是正式的疾病診斷名稱,更像是症候群,是一系列症狀的統稱,身體處在健康和疾病之間的「亞健康」過渡期。

此外,一般說的自律神經失調主要都是指「交感神經失調」。

這是由於現代人的壓力來源很多,身心狀況經常處在壓力之中,容易刺激交感神經,讓身體一直處於備戰狀態,反而壓抑副交感神經的作用,兩者之間無法取得健康的平衡。

而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失調,容易使得身體無法休息放鬆,長久下來對身體、心理都是沉重的負擔。如果沒有及時改善,這種負擔甚至會演變成長期的負面影響。

二、自律神經失調症狀怎麼判斷?有辦法在家自我檢測嗎?

由於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因人而異,並且影響全身上下,但別害怕,專業醫師會帶大家一步步破解這些複雜的病症,讓複雜的症狀變得好懂!

1. 自律神經失調症狀有哪些?

自律神經失調只考量單一症狀容易與其他疾病混淆在一起,但自律性神經最大的特徵就是全身性、多系統的症狀。

這邊就為大家列出自律神經失調常見,卻又容易被混淆的症狀。

◆ 混淆症狀 1:自律神經失調手腳無力

除了自律神經失調,很多疾病都會引發四肢無力、精神不濟的症狀,像是感冒發燒、飢餓低血糖、缺鐵性貧血。 因此,需要觀察身體有沒有其他症狀,這可以幫助醫師在診斷時更精準判斷您的病徵。

◆ 混淆症狀 2:頸部肌肉問題vs自律神經失調全身麻

如果出現全身發麻,臨床診斷上,通常會優先檢查頸部神經是否受到壓迫,像是頸椎肌肉筋膜緊繃、頸椎退化等現象,但如果檢查都沒有大礙,也有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引起的發麻症狀。

◆ 混淆症狀 3:緊張性頭痛vs自律神經失調頭痛

頭痛是很常見的症狀,但由於發病成因相當複雜,診斷上相當困難,像是負責痛覺的神經結構受到壓迫或發炎,又或是頸部肌肉過度收縮引發的緊張性頭痛,皆可能出現不同形式的頭痛。

其中,與自律神經有關的頭痛為叢發性頭痛,是由三叉自律神經失調引發的頭痛。與其他頭痛不同的是,這種叢發性頭痛經常會伴隨流眼淚

◆ 混淆症狀 4:內耳神經異常vs自律神經失調暈眩

與頭痛相似,暈眩也是不易診斷的症狀之一,許多因頭暈所苦的患者都會歷經一段到處看診的長征之旅,從耳鼻喉科、神經內科,再到精神科,甚至吃止暈藥,暈眩的問題仍然沒有減輕。

這邊教您初步從暈眩感受,判斷可能是哪種暈眩:

  • 天旋地轉的暈眩感:頭暈時感覺身邊的東西繞著您打轉,景色會不停移動又回到原位,這種不適感大多是因為內耳的前庭神經異常,而引發的暈眩。
  • 飄飄然的暈眩感:頭暈時覺得腦袋沉沉的,眼前景色看久了會白花花的,人卻感到輕飄飄,有很高機率是自律神經失調所引發的頭暈。

◆ 混淆症狀 5:自律神經失調心悸、自律神經失調胸悶

許多人遇到心悸、胸悶去看診時,專科醫師可能會診斷為心律不整、二尖瓣脫垂。但如果經過檢查沒有發現異常,也很可能是因自律神經長期失調,而引發的症狀。

◆ 混淆症狀 6:更年期vs自律神經失調盜汗

提到盜汗,很多人第一反應是更年期,因為盜汗是更年期的常見症狀之一。

但其實自律神經失調盜汗也是常見症狀,尤其是緊張的時候,交感神經過於興奮,會促使體溫升高引起汗腺分泌,這一點也是很多人會誤會的地方。

2. 自己要怎麼做自律神經失調檢測?

自律神經失調是一系列全身性的亞健康現象,相關症狀變化也非常多,從頭到腳,甚至是精神上都會出現徵兆。

大家可以利用下方的症狀檢測表,用1分鐘檢測自律神經失調,看看自己的狀況。

🚩自律神經失調檢測表

心理症狀

容易緊張、焦慮、憂鬱、注意力不集中、思考理解力下降

身體症狀

全身

倦怠、過勞、全身無力

頭部

頭痛、頭暈、發熱感

眼睛

眼睛疲勞、乾澀

口腔

口乾舌燥、口腔痛、味覺異常

咽喉

喉嚨發癢、喉嚨有卡卡、吞嚥時有異物感

皮膚

過敏、乾燥、全身發癢、多汗、盜汗

呼吸系統

胸悶、呼吸不順暢、呼吸困難、過度換氣

四肢

發麻、發抖、發冷或發燙、肩頸僵硬痠痛

消化

沒食慾、噁心、腹痛、胃脹、打嗝、消化不良、容易放屁

泌尿器官

頻尿、排尿困難、排尿後不適感、殘尿感

生殖器官

外陰部搔癢、生理不順、陽萎、早洩

睡眠

失眠、淺眠、多夢、白天賴床睏倦

3. 醫院常見的3種自律神經檢測法

除了症狀診斷外,實際去就醫時,醫師也會透過專業檢測方式,去了解自律神經是否正常,這邊就為大家介紹3種專業的檢測方式!

◆ 皮膚交感反應測定

由於自律神經可以控制體內的血液循環,因此,我們可以透過皮膚交感反應測定,測量皮膚的導電度,進而判斷體表的局部血液循環是否正常,以及自律神經是否功能健全。

◆ 心律變異更新分析

這項檢測主要是是利用心電圖,在5分鐘內觀查心臟跳動的變化,因為自律神經會影響我們的心跳,所以我們能透過頻譜分析,判斷交感神經及副交感神經的活性,以及兩者的平衡狀態。

心律變異更新分析是目前最常用的檢測方法,像是越功能醫學現場就提供此檢測,全程只需要約10-15分鐘,舒適又快速。

◆ 傾斜床測試

主要是檢測自主神經不平衡而造成的暈眩,實際方法會將病人固定在電動床,使身體從平躺到直立狀態,這個過程會讓心跳、血壓會有不同的變化,再透過電腦分析,描繪出各項生理參數的改變。

三、自律神經失調原因及日常改善方式

1. 3種常見的自律神經失調原因

自律神經失調怎麼辦」、「自律神經失調是缺乏什麼」相信是很多人內心的疑問。

先別急著買營養保健品,自律神經失調的原因很多,除了身體部位病變壓迫到自律神經外,還有一些是我們從生活中就能發現的原因,讓醫師從原因剖析,帶您認識自律神經失調症狀如何改善

3種常見的自律神經失調原因 壓力+完美主義型 荷爾蒙失調型 日夜作息顛倒型

◆ 壓力+完美主義型

現代工作節奏快速,長期的壓力成為目前最常見、人數也是最多的發病原因。壓力來源主要有2種,一種是外在的高壓、快節奏的環境,另外一種則是內在的自我要求高,希望表現到最好的心態,也會讓心理變相累積壓力和焦慮感。

根據美國心理學會表示,不論是面對哪一種壓力來源,如果缺乏適當的紓壓管道以及壓力管理,久而久之就容易引發自律神經失調[1][2]。

◆ 荷爾蒙失調型

荷爾蒙的濃度變化,可能使自律神經產生不平衡[3],這種經常發生在女性身上,像是生理期前後、產後以及更年期。

這些荷爾蒙變化與抗壓性無關,只要平常定期觀察身體狀況,透過生活、飲食的調節,就能慢慢讓自律神經恢復,重回身心健康的狀態。

◆ 日夜作息顛倒型

自律神經一般會跟著日夜作息而交替作用,白天是交感神經的舞台,為了應付各種狀況而活躍,而晚上則是副交感神經的活躍時間,慢下身體機能,讓身心都能進去休息模式。

然而,現代很多人經常會熬夜,甚至因為工作而日夜顛倒,強行用咖啡和茶提神,打亂了自律神經的生理節奏,這樣就很容易引發自律神經失調。根據國外文獻顯示,睡眠障礙容易干擾情緒狀態、認知功能,對自律神經系統的穩定產生影響[4]。不過幸好,這種可以透過自律神經失調飲食調整、運動、作息改變,獲得一定程度的改善。

2. 自律神經失調如何從生活調整?

自律神經失調症狀該如何從生活改善?以下提供4種自律神經失調改善方法:
  • 練習腹式呼吸:相較於一般的呼吸方式,腹式呼吸較深沉,能啟動副交感神經,緩和心跳並放鬆情緒。建議於早晨起床時或睡前,各做10分鐘的腹式呼吸,維持自律神經平衡,同時能幫助改善睡眠障礙。
  • 養成規律運動:運動能緩解肌肉緊張、增加腦內啡和血清素,使人感到放鬆、愉悅。國外也有研究指出,適當的運動鍛鍊,也有助於自律神經系統抗發炎和抗氧化[5]。建議平時多嘗試健走、慢跑、爬山等運動,養成每週規律運動的好習慣,並多到戶外曬太陽、流汗、呼吸新鮮空氣。
  • 維持規律作息:如前面所述,熬夜不睡、日夜顛倒、睡眠不足等,容易打亂自律神經運作,讓健康亮起紅燈,建議保持規律作息,才不易有自律神經失調問題。
  • 控制日常飲食:多攝取新鮮水果、深綠色蔬菜、蛋類、全穀類、堅果類、海鮮、小魚乾等,補充色胺酸、維生素B群、維生素C、鎂、鈣、鋅等成分,有助於安定神經、助眠、維持神經系統的穩定和情緒健康。

四、自律神經失調會好嗎?自律神經失調治療怎麼做?

自律神經失調會好嗎?可以治好!但治癒時間仍視失調的嚴重情況而定,而是否復發也與後續的保養有關。相信許多人都關心自律神經失調要如何治好、多久會好等問題,接著就為大家介紹治療自律神經失調的過程,以及自律神經失調治療多久

1. 自律神經失調看哪一科?

自律神經失調的成因可能是心因性,也可能是因為某些疾病而讓神經受損,如果出現神經相關的不明症狀,像是肌肉、動作控管有問題等,建議要找神經科就醫。

但如果經過檢測,確定並非神經本身出現問題,那很可能就是心因性導致的失調,這時建議要找精神科、身心科。

如果不想煩惱找哪一個科別,後來還要轉來轉去,讓壓力更大可以怎麼做?

建議到越的整合醫學診所,讓功能醫學門診從身心、荷爾蒙、營養、肥胖等各個角度檢查,實現個人化醫學,也減少看錯醫生的焦慮感。

越的功能醫學與傳統醫學不同,注重的是「人」本身,而不是僅僅的症狀治療。我們的團隊會花更多時間了解患者的歷史,整合基因、環境、生活習性的相互關聯。儘管這些小地方看似不起眼,但長期下來,滴水穿石,可以說對慢性疾病影響極大。

2. 自律神經的3個治療階段

想要治療心因性的自律神經失調,主要有3個階段,包含急性症狀治療、藥物兼自我調整、後續自我保養。

◆ 急性症狀治療

急性期的病患通常症狀都很嚴重,此時主要使用藥物,以症狀治療為主,先緩和病患的不適感,恢復身體機能,再進到下一個階段。

◆ 藥物兼自我調整

等到病患情況穩定後,醫師或營養師就會開始給予生活及飲食的調整建議,教導病患怎麼從生活根本做好保養,並且持續用藥物控制症狀。

◆ 後續自我保養

治療的最終目標是擺脫藥物,讓患者可以透過生活作息,改善自律神經失調,並且恢復身心的健康。

3. 治療後,自己怎麼在家調養自律神經失調?

自律神經失調經過治療後,生活品質可以得到大大的提升,但為了確保不會再次發作,後續的生活保養也是至關重要,而我們可以從運動、飲食2個地方下手。

◆ 自律神經失調運動建議

適當的運動可以緩和焦慮感,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對自律神經失調是有幫助的。

但要注意運動不要過於激烈,維持「讓身體累到一定的程度,但不要過度勞累」的原則,避免快跑、籃球等刺激運動,減少過度刺激交感神經的狀況。

👉適合的運動項目:游泳、瑜珈、打太極拳、氣功、靜坐、快走

◆ 自律神經失調飲食治療建議

保持均衡的飲食,避免過量飲酒、攝取過量咖啡因、或吃容易誘發神經亢奮的食物,如咖啡、濃茶、巧克力,每日的咖啡因建議攝取量不超過300毫克

👉營養加分題:營養師建議平日可以攝取含鈣、鎂、維生素B6的食物,幫助穩定緊張情緒。

3種營養改善自律神經失調 鈣:牛奶、優格、起司 鎂:各種堅果、芝麻 維生素B6:雞肉、肉魚、堅果類、豆類、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