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汗症是什麼?
文章來源:黃幼鳴醫師提供
汗水的功能是體溫調節,交感神經興奮時會促使汗腺分泌汗液,此外會受熱、痛、情緒等因素影響而增加分泌。而所謂的多汗症,是指流汗量已超出正常生理需求,造成社交或生活上的困擾。
多汗症依其成因可分原發性、續發性兩大類。原發性多汗症主要因為本身汗腺發達、或交感神經過度亢進,導致排汗量明顯超過調節體溫所需,無其他健康危害,多數患者都屬此類。
續發性多汗症則是因疾病而使出汗增加,例如荷爾蒙失調或神經系統問題而導致,常須針對疾病進行治療。
多汗症也可依其影響範圍分為全身性及局部型多汗症。局部多汗症較常見,好發於腋下、手掌、腳掌、臉部,一般多是雙側對稱發生,且多數人會有一個以上的部位多汗。
為什麼除了多汗還可能會有難聞的異味?
除了多汗的本身可能造成社交困擾,汗臭也是另一個大問題,像是腋下多汗症的患者很常合併腋下臭汗症,就是俗稱的「狐臭」。
人體的汗腺分為分佈全身的小汗腺,以及僅分布在腋下、鼠蹊、乳房的大汗腺。小汗腺分泌以水為主的汗液,而大汗腺則分泌含費洛蒙的油狀汗液。研究發現患有腋下臭汗症的人,其腋下皮膚的大汗腺密度較高、腺體也較大。大汗腺分泌的油狀汗液原本是沒有任何氣味的,但在經過皮膚表面常在的棒狀桿菌作用後,會產生氨及揮發性的小分子脂肪酸,因而產生令人不舒服的氣味。
多汗症及臭汗症有哪些治療方法?
(一)止汗劑
可用於「手腳、腋下及顏面多汗症」。
止汗劑的主要成分為氯化鋁,作用是在汗管內暫時形成栓塞,阻止出汗,對腋下多汗較有效,對手汗效果較差。因不具侵入性,是目前多汗症治療的首選,氯化鋁濃度須在15%到25%且不斷重覆使用,才能維持療效。
(二)口服藥物
主要針對「手腳、腋下及顏面多汗症」。
乙醯膽鹼是神經支配汗液分泌過程中所需的一種神經傳導物質。因此多汗症的口服藥物,最常使用的便是抗膽鹼藥物,使用後大約一週可看到效果,但可能有頭痛、口乾、尿滯留等副作用。
(三)離子電泳導入
主要針對「手腳多汗症」,手/腳置於水盆後通以低量的直流電,利用電解產生離子來阻塞汗腺的開口,每週治療2到3次、每次20-30分鐘,有不錯的療效,但需經常跑醫院,較為不便。
(四)交感神經切斷術
即「內視鏡胸腔交感神經燒灼術」,主要針對「手部多汗症」。病人在接受全身麻醉下,從兩側腋下開兩個小洞,把內視鏡由傷口放到胸腔內,燒灼第二胸交感神經節(控制手部出汗),但術後可能發生代償性出汗,甚至可能比原來的情況更讓人困擾。
(五)皮下汗腺刮除術
主要針對「腋下多汗或腋下臭汗症」。
傳統的手術是在腋下最凹處做梭形切除,再將周圍皮膚翻起,以目視的方式將皮膚內面的組織包括汗腺、毛囊等一一清除,最後再將修剪乾淨的皮膚覆蓋回腋下縫合,等候 10~14 天後拆除縫線。此方法由於破壞較完全,治癒率最高,但相對在腋下留下的疤痕較長,且術後恢復期也較久。
新式手術方式會選擇使用旋轉刮刀微創手術,在局部麻醉下於腋下打開約 1 公分的傷口,將旋轉刮刀置入皮下,以來回反覆移動的方式將腋下汗腺刮除。因為不是直接在目視下破壞汗腺,所以清除率不及傳統手術,但疤痕較小,恢復較快。
(六)微波熱能止汗
主要針對「腋下多汗症和臭汗症」。利用探頭吸附腋下皮膚組織後,以5.8MGHz 微波加熱真皮及皮下交界,使大小汗腺被破壞。屬於非侵入式治療,對於腋下多汗的效果,一次約可改善7-8成,臭汗則可改善5-6成,但治療所需費用也相對較高。
(七)肉毒桿菌素
可用於「手腳、腋下、臉部多汗及臭汗症」。
肉毒桿菌素可局部抑制神經傳導,減少汗腺分泌,平均症狀約可改善6-7成,療效約可維持半年。缺點是多點注射會造成一定程度的疼痛,若是治療手部多汗,有可能造成肌肉無力、血腫等副作用。
夏天即將來臨,如果不想再因為腋下濕黃汗漬或惱人味道造成社交及生活上的困擾,不妨和專業醫師討論,找出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