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蜂窩組織炎?
文章由黃幼鳴醫師提供
蜂窩組織炎是皮膚真皮層及皮下脂肪層的感染,是皮膚及軟組織感染中最常見的一種疾病。
蜂窩組織炎通常是由金黃色葡萄球菌或是A型鏈球菌引起的感染,但若是老人、長期住院、有靜脈管路、糖尿病、肥胖、免疫功能低下或使用類固醇者發生蜂窩組織炎,其病源菌除了常見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和A型鏈球菌,也可能是其他少見的細菌、真菌,甚至是寄生蟲。
臨床表現包括:
- 紅:發病初期可能是輕微的紅,但隨著感染加劇,紅會加重而且範圍會快速擴大,紅的邊界模糊,與正常皮膚病之間並沒有一條一分為二的界線。
- 腫:一般摸起來是硬硬脹脹的,但偶爾可能會摸起來軟軟的或有流動感,這通常代表著真皮或皮下脂肪有膿瘍形成。病灶部分皮膚絕大多數是完整的,偶爾會有水泡或皮膚潰瘍的形成。更罕見的情況會有氣泡感,這是源於某些會產氣的細菌造成的感染。
- 熱:局部觸診皮膚會有發熱的現象。
- 痛:痛可能先於皮膚發紅病灶出現,若是疼痛程度與皮膚發紅嚴重度不成比例,則應該要小心感染原在更深層。有時患者一般活動是不會有痛的感覺,要觸壓病灶,才會引發「壓痛感」。
- 其他表徵:可能會有發燒、發冷、身體不適,發作在四肢的病灶還常會伴隨淋巴結腫大。
另一種與蜂窩組織炎相似的皮膚感染症是「丹毒」,丹毒可以視為是一種表淺型的蜂窩組織炎,是皮膚真皮淋巴管及周圍組織的感染,其致病原幾乎都是A型鏈球菌,少數是金黃色葡萄球菌或其他型鏈球菌造成。其臨床表現與蜂窩組織炎相似,但顏色較鮮紅、病灶境界分明、伴隨輕微隆起,偶爾伴隨淋巴管腺炎。75-90%的丹毒都發生在下肢,僅有約10%發生在臉部(透過口咽部的感染而來)。
哪些人容易得到蜂窩組織炎?
致病的高危險因子包括:
- 暴露致病菌。
- 局部屏障功能受損:常見如異位性皮膚炎,另外像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乾癬、外傷、靜脈管路、外科手術或美容治療傷口、足癬、蟲咬、動物或人咬傷、慢性潰瘍、褥瘡等會造成皮膚傷口的問題。
- 免疫功能不全: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AIDS)、糖尿病、洗腎、白血球低下、癌症、使用免疫抑制劑。
- 肥胖。
- 血液循環不良。
- 淋巴水腫(特別是丹毒的危險因子)。
蜂窩組織炎該如何治療?
最重要的是要根據經驗,或是組織/濃液/血液細菌培養的結果來判斷病源菌,並給予相對應的抗生素治療。
大多數時候給予一線口服抗生素治療已經足夠,但若對口服抗生素反應不佳、懷疑是抗藥性菌株感染,或是患者本身情況特殊(免疫功能不全、年長、糖尿病等),則可能會需要住院,由靜脈給予二線/三線抗生素,甚至針對膿瘍進行引流。
適度臥床休息,抬高患肢以減輕患肢水腫,也是重要的輔助治療措施。
蜂窩組織炎的預後如何?
丹毒因為是較表淺的感染,少數個案其病程是自限性(未經治療自行痊癒),但絕大多數不治療還是可能會惡化。
而蜂窩組織炎進展快速,如果不治療可能會繼發水泡、膿瘍、壞死性筋膜炎、菌血症,甚至是敗血性休克。
蜂窩組織炎跟丹毒都很容易在同一處復發,這可能是因為該部位具有容易反覆被感染的危險因子,例如乳癌手術後淋巴水腫的手臂就很常反覆發作蜂窩組織炎。
最後要提醒大家,蜂窩組織炎是急性的感染症,輕忽的結果可能導致嚴重的併發症甚至生命危險,如果臨床懷疑有感染的徵兆,應該儘速就醫尋求適當治療,若是屬於上面提過的高風險族群,則應透過改變生活習慣、治療原有疾病來降低得到感染的風險!